对等关税来袭——中美关税浅析

发布日期:2025-04-07 13:16:29   作者 :秦兴(高级研究员)    浏览量 :18
秦兴(高级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5-04-07 13:16:29  
18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正式对全球实施对等关税,将于4月5日生效,具体如下图,其中对中国实施34%对等关税。

可以看到,“对等关税”并非完全对等,对向美征收关税较低的国家,统一征收以10%基准关税,对向美征收关税较高或贸易逆差较大国家,基本按其一半来征收对等关税。可见,特朗普也不敢做到其最初宣称的完全对等关税计划,这是由美国的最发达国家地位和全球产业链角色分工所决定的,在长期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要集中在高价值的研发设计和高科技产品环节,需要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为其提供下游制造业和消费类产品,自然就形成了美国关税基本全球最低这一格局(美国之前平均关税约2.5%)。站在美国角度,可能有局部需要调整,但本次即便按一半征收对等关税,也肯定是超过了合理调整范围,不符合经济逻辑,也是特朗普在为后续与各个国家分别谈判留出空间。

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有点懵圈了,那美国到底对中国征收了多少关税?此次关税与之前经常听到的对中国加征关税是什么关系,叠加还是替代?是加征这个关税,还是额外加征这些关税,若是额外加征,那原有关税又是多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介绍下美国的关税体系,主要如下:

(1) MFN基础关税:即WTO框架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关税(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也就是以前的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后者我们常在近代史中读到,是以前的称呼,但出于习惯,现在仍经常混用通用。本次特朗普实施的对等关税,尚未明确说明,推测就是或类似于此项基准关税,替代关系,原本很低,现在全面提高。

(2)301关税:源于美《1974年贸易法》第三百零一条款,主要针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侵权、市场准入壁垒等展开调查并实施单边制裁;通常是针对单个国家;是叠加关税,即在其他关税之上另外加征;期限为4年,到期重审可继续实施。经常被用到,如2018年对中国3700亿商品加征的关税。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调查,经美国总统批准实施。

(3)232关税:源于美《1962年贸易扩展法》,主要以“国家安全”为由对特定商品征收;通常是针对全球所有国家;也是叠加关税;无固定期限。如2025年3月12日美宣布对全球钢铁铝制品加征25%关税。由美国商务部调查。

(4)201关税:源于美《1974年贸易法》第二百零一条款,主要为了保护美国国内特定行业而征收;通常是针对所有国家;是叠加关税;期限常为4年,可延长至8年。如2018年美国对进口光伏电池和大型洗衣机加征关税,逐年递减,如光伏电池从30%税率逐年递减到15%。由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审查。

(4)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源于WTO《反倾销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及美国《1930年关税法》,常同步发起,针对外国企业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倾销行为外国政府对企业提供补贴行为,也是叠加关税。

(5)其他报复性关税。如2025年3月4日,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20%关税,应当属于此类,也是叠加关税。

好,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2018年以来美国对我国征收关税的整体主要情况。

(1)2018年2019年,美国先后分四轮,对中国共约3700亿美元价值商品加征301关税(3700亿美元指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在征收期限内每年都加征),在2022年到期,由拜登政府重审后继续加征4年,这些商品占中国对美贸易超60%,影响最大,已使中国出口至美国平均关税由2018年前约3.8%提高到约20%,具体如下:

① 清单1:主要是高技术类机电产品,包括航空航天设备、工业机械、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半导体、光伏产品、医疗器械、化学品等818类商品,约340亿美元,加征25%关税

② 清单2:主要是上游材料类产品,包括化学品、塑料、橡胶制品、铁路车辆等279类商品,约160亿美元,加征25%关税

③ 清单3:主要是消费电子、家电家居等消费类产品,包括电子消费品、电脑、家具、电器、纺织品等5745项商品,约2000亿美元,原定加征10%,后提升至25%关税

④ 清单4A:主要是日常消费类产品,包括服装、鞋类、电子产品、玩具等1200项商品,约1200亿美元,原定加征15%,后降低至7.5%关税;原本还有价值约1800亿美元4B清单,经中美谈判并签订贸易协定后(中国增加美国农产品进口),取消。

(2)针对中国“新三样”及半导体产品的更新301关税:

拜登在2022年对上述四轮301关税重新审查(审查期间照收),并于2024年决定继续延长4年即2026年,同时还针对其中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和半导体产品进一步提高其301关税税率:

①电动汽车的301关税由原本的25%提高至100%;

②光伏产品的301关税均由原本的25%提高至50%;(另,中国光伏产品除了独有的301关税,还要叠加适用全球201关税,也被拜登延长4年至2026年,从15%税率逐年递减;以及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厂商建厂)加征的最高271%反倾销税);

③锂电池的301关税由原本的7.5%提高至25%;

④半导体产品的301关税由原本的25%提高至50%。

(3)钢铁铝制品关税(232+301关税)

2025年3月12日特朗普宣布实施全球钢铁铝制品232关税(加征25%),其实是对其2018年232关税的修正(主要是当时给予部分国家豁免,此次不再豁免任何国家,以避免转口贸易;同时将铝制品10%关税提高至25%;且延伸至部分钢铁下游衍生制品);此外,中国钢铁铝制品还要叠加自身额外301关税,即拜登在2024年实施将中国钢铁铝制品301关税从0%~7.5%税率提高三倍至25%。

受以上影响,2024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钢材仅89万吨,较2018年前下降超90%,占总出口量仅0.8%。另外,通过东南亚、墨西哥转口至美国的比例约10%,后续也将被新232关税进一步限制,但整体已经很低。

(4)全面基础关税

2025年3月4日,借口芬太尼问题,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的20%关税;加上本次适用于中国所有商品的34%对等关税;即相当于,对中国所有商品的基础税率已达到54%,同时前面所述的各类商品叠加关税同时有效。可以看到,针对中国的关税和商品多有重复,很是复杂,前面301关税再叠加近期的54%基础税率,已经超过了特朗普竞选时宣称的全面60%关税,也已使美对中关税明显超过了中对美关税(67%,美国自己测算的)。

因此,后续针对这些复杂关税情况,对于其中的叠加和替代关税,是否有调整和取消,本身也未明确说清楚,中美肯定要单独谈判,如此高的多重关税中,特朗普应该是预留了相当谈判余地的,具体就要看后续两国谈判进展了。

最后,谈一下美国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及市场的影响,因为不管未来如何谈判调整,总体上美国对中国以及全球都显著提高关税都将是基本事实和方向。

(1)短期可能影响中国GDP,势必将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大加快正在实施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经济刺激政策,更多增量措施,叠加中美未来谈判、中国反制,以及中国已经有了多年应对美国贸易战的经验,相信中国GDP大概率仍能完成既定目标。

(2)美国对全球都大幅加征关税,将把欧美等重要经济体推向更多与中国合作的境地。

(3)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消费,这一两会明确的2025年首要政府任务将继续加强,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内循环的主要方向。消费行业优质公司值得关注。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各地的保护性政策是造成光伏产能重复建设的源头),在本次对等关税公布前,也可以看到相关动作,中办、国办在三月底密集发布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目的直指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价格管理机制,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公平竞争的价格政策,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4)提振消费就要提高收入,提振股市已被国家列为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首要举措,相关的措施尤其是央行对股市真金白银的无限流动性支撑,对兜底保障A股的基本稳定问题不大。另外,针对中美股市的周期性分析仍将持续有效,不会有本质变化,具体在之前文章已有论述。

(5)长期持续关注中国科技股的价值。科技突破是中国最终突破美国压制的根本方向,毋庸置疑,我国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超全产业链工业门类优势将会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很大的基础帮助,尤其是被美国压制的大环境下。举例,人形机器人虽是美国TESLA引领推动,但TESLA机器人的众多关键部件和产业链产能安排都在中国,就是那些之前与TESLA合作紧密的中国厂商们,这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产业链优势的缩影。未来科技股将是我们长期关注的投资重点。

声明:本公众号的各类文章、评论、报告等内容,均是由相关作者或机构基于当时的市场情况、信息及个人分析判断所撰写,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机构的观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22 北京紫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京ICP2021017410号-1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7号光华长安大厦2栋1218-1室
公司电话:010-65132722
公司邮箱:service@ziweifund.com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